夏日西红柿的健康吃法
来源:瑞康网 于 2016-07-07 11:31:18
夏日西红柿的健康吃法
夏季到了,西红柿是上市的最高峰季节,西红柿的营养价值高,西红柿是人们爱吃,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吃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夏日西红柿的健康吃法。
最早发现西红柿的时候,人们认为它有毒,一直不敢吃。但由于人类永远敢于探索和冒险,便有人决心冒死一试,结果吃完发现没有任何问题。因此,人们才开始相信西红柿可以食用,并发现西红柿有很多营养素在里面,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餐桌的家常菜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敲响警钟,人们开始担心、总纠结于到底怎么吃才最好。那么下面我们就说说有关西红柿的健康吃法和常见的误区之说。
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不能多吃,对不对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用人工方法,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来.比方说,比如把花的基因、树的基因转移到人身上,这就是转基因了.而我们所吃的圣女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番茄。这种小番茄其实是我们所吃圣女果最原始的番茄品种,而大番茄才是后来人们为了追求果实的大个头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种.
而我们国家蔬菜水果中目前还没有转基因食品.不管从个头和颜色上面都是传统育种的方式.如果采用非传统方式,也绝非是转基因食品.比方说,不同种族的人结合后生出的孩子跟同种族的孩子不太一样,但都还属于人类自己的基因.所以,国内蔬果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未成熟的青西红柿含有龙葵碱,食用会中毒,生吃危险更大?
未成熟的青西红柿最好不要去选择。青西红柿中含有一种叫“龙葵碱”的毒素。据测定,高的每百克可含58克龙葵碱。如果人食入0.2-0.4克便会引起中毒,就会出现头昏、恶心、呕吐、流涎等中毒症状。所以不要去选择那些青色西红柿。西红柿颜色越深的,番茄红素也就最高。红色番茄可以预防癌症。粉红色的番茄番茄红素和胡罗卜素都很少,橙色番茄番茄红素含量少,但胡萝卜素含量高一些,浅黄色番茄,含少量胡萝卜素,不含有番茄红素。所以在挑选番茄的时候应选择新鲜、应季、风味浓的产品。
2月28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吃汤圆已经成为这天必不可少的一个节庆活动。但是营养专家认为汤圆是一种高脂、高糖、低蛋白含量的食物,多吃容易导致肠胃不适,所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汤圆当饭吃,浅尝即可。
据了解,汤圆的外皮糯米含有较多的支链淀粉,粘度高,难以消化;加上馅料多用脂肪含量高的芝麻、花生等果仁,加猪油混合制成,热量非常高,一旦多吃,很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市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张茂祥认为,有4类人在吃汤圆时要特别注意,第一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第二是消化能力有问题的肠胃病人,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产生胃胀、腹痛、泛酸等情况;第三是痛风患者,高脂食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增大痛风发生的可能;第四是小孩子,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又容易贪吃,每年元宵节后门诊都会出现一些进食过量导致拉肚子的病例。
汤圆作为口感甜软的传统应节食品,很受市民的,但是无论哪种人群都不应过量进食,更不应该把汤圆作为早餐或者正餐,作为饭后甜点,浅尝一两颗为佳。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烹调汤圆最好还是用水煮,避免用油炸的方式。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就不要选择糖分含量特别高的巧克力、砂糖等馅料的汤圆;肾脏疾病患者避免进食一些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会加重病情的汤圆;家长在喂婴幼儿吃汤圆时,要小心馅料过烫,烫伤食道,更要小心孩子被卡住,应该将汤圆分成多个小份喂食。
另外,广东人在煮汤圆时喜欢在水中加入红糖和姜丝,这种做法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根据中医理论,糯米属于性寒,容易引起饱滞的食物,红糖和生姜都是具有健脾暖胃,驱风散寒的功效,可以缓解饱胀感,也可以保护脾胃,特别适合肠胃不适、体虚和老年人、孩子等食用。
牛奶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但普通人对于营养尚存许多误区,使本该被吸收的营养白白流失,甚至产生反效果,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你也是这其中一员,则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下面的内容!
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人的“共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
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
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
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八、牛奶必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九、瓶装牛奶放在阳光下晒,可增加维生素D
有人从广告中得知: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其实这样做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会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使牛奶变质。
推荐阅读: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
上海市浦东区浦东...
上海市黄浦区西藏...
上海市普陀区真光...
上海市张杨路56...
客服电话:
400-630-2100
8:00-17:30